好的,沒問題!各位美食探險家們大家好!我是小菲,在菲律賓帶團穿梭大街小巷整整十年了。帶過無數臺灣朋友,最常被問的就是:「小菲,到底有什麼好吃的?」今天,就讓我用這十年的胃袋探險經驗,跟大家好好聊聊那些令人又愛又恨、充滿驚喜的菲律賓特色美食!咱們不聊官方介紹,就聊我親眼看過、親口嘗過、甚至因為太好吃而跟路邊攤老闆變成麻吉的那些真實味道!
菲律賓特色美食
說到菲律賓特色美食,很多人第一個想到可能是酸?是甜?還是鹹?老實說,菲律賓菜真的是個大熔爐!受到馬來、中國(尤其是閩南)、西班牙、美國的影響超級深。你會在路邊攤看到很「臺」的滷肉飯影子,也能在高檔餐廳嚐到西班牙燉肉的華麗變身。最特別的就是那股「甜鹹酸」的混搭風!醬油、醋、香蕉番茄醬(Banana Ketchup)、還有各種熱帶水果的運用,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南洋風味。記得第一次帶團吃Adobo(菲律賓國菜),團員皺著眉頭說:「醬油燉肉?怎麼又甜又鹹還有醋味?」結果第二天就有人問我哪裡可以買到罐裝帶回家!這就是菲律賓特色美食的魅力,初嘗可能有點衝擊,但越吃越上癮。.
另一個特色就是「什麼都敢吃」!別緊張,不是指奇怪生物(雖然也有啦…後面會提),而是指他們對食材的包容性和創意。內臟?路邊烤Isaw(雞腸串)香得很!血?Dinuguan(豬血燉內臟)可是下飯神器!發酵的蝦醬(Bagoong)臭香臭香的,卻是很多菜的畫龍點睛之筆。這種大膽奔放的料理精神,絕對是菲律賓特色美食的精髓之一。
當然,熱帶島嶼的饋贈也是關鍵。新鮮的海產、椰子、芒果、香蕉、鳳梨…通通都成為餐桌上的主角。海鮮湯(Sinigang)的酸,就來自羅望子(Tamarind)或未熟的番石榴(Guava),天然又開胃。椰子從椰奶、椰肉到椰糖,全方位融入菜餚和甜點。想真正理解菲律賓特色美食,就得擁抱這股濃濃的「海島靈魂」。
菲律賓特色風味元素 | 代表食材/調味 | 風味描述 | 常見菜餚應用 |
---|---|---|---|
鹹 (Salty/Savory) | 醬油( Toyo )、魚露( Patis )、鹽 | 底味紮實,奠定鹹香基礎 | Adobo, Sinigang, 各種燉煮 |
甜 (Sweet) | 椰糖( Panutsa )、砂糖、香蕉番茄醬、水果(芒果、香蕉) | 溫潤柔和,平衡酸鹹,常意想不到出現 | 烤乳豬皮、醬汁(如Humba)、甜點、炸香蕉、Spaghetti |
酸 (Sour) | 醋( Sukang Iloko, Sukang Maasim )、羅望子( Sampalok )、未熟水果(番石榴、檸檬柑) | 清爽明亮,開胃解膩,菲律賓菜的靈魂 | Sinigang (靈魂!), Kilawin (生醃海鮮), Paksiw (醋煮) |
鮮 (Umami) | 蝦醬( Bagoong Alamang/Balayan )、魚露( Patis )、發酵魚醬( Burong Isda ) | 深邃濃郁,臭香點睛,”魔力醬料” | Kare-Kare (靈魂醬!), Pinakbet (燉蔬菜), 沾水果食用(!) |
- 表格重點: 菲律賓菜很少只用單一味型!甜鹹交織 (Adobo醬汁)、鹹酸平衡 (Sinigang湯)、甜酸開胃 (蘸醬),甚至鮮味 (Bagoong) 配上水果的甜酸,才是驚喜的來源。記住這個「混搭公式」,就能更快理解菲律賓味。
菲律賓美食介紹
來,正式進入菲律賓美食介紹環節!光說特色太模糊,我挑幾道我這十年帶團,臺灣朋友反饋最熱烈(或最驚嚇…)的經典菜,來個深度菲律賓美食介紹。別擔心,食譜會留到後面專門講。
Adobo (阿斗波)
- 菲律賓國菜,地位大概就像我們的滷肉飯吧!基本公式就是肉(雞肉、豬肉最常見)用醬油、醋、大量的蒜頭、月桂葉、黑胡椒慢燉。聽起來平平無奇?但每家每戶甚至每個餐廳的味道都差很多!醋的酸度、醬油的鹹度、糖的甜度比例是靈魂。我吃過一家用椰子醋做的Adobo,酸味特別柔和,還帶點果香,超讚!但提醒一下,有些地方做的很鹹,配飯是必須的。Adobo絕對是菲律賓美食介紹裡不能跳過的主角。
Sinigang (酸湯)
- 這湯在炎熱天氣裡喝,簡直救命!湯底用羅望子(Sampalok)、未熟番石榴(Bayabas)、或其他酸味水果(如楊桃)熬煮出天然強烈的酸味,加上蔬菜(菠菜、豆莢、秋葵、茄子)、魚、蝦或豬肉(通常用帶肥的排骨)一起燉煮。酸得讓人眉頭一皺,但馬上就覺得胃口大開,欲罷不能。喜歡酸味的朋友一定要試。這是菲律賓美食介紹中體現海島天然風味的最佳代表。
Kare-Kare (咖哩燉)
- 這道看起來很濃郁,但不是你以為的咖喱!它的濃稠醬汁是用花生醬、炒米磨成的粉、和蝦醬(Bagoong)燉煮而成,通常搭配牛尾、牛肚、蔬菜(長豆、茄子、香蕉花心)。味道非常特別,花生香很突出,但蝦醬帶來的那股鹹鮮(甚至有些人覺得是臭味)是關鍵平衡點。吃的時候一定要配那個鹹蝦醬(Bagoong Alamang),就像北京烤鴨配甜麵醬一樣,缺了就不對味!記得第一次帶團吃,有個大哥死活不肯蘸蝦醬,說顏色怪味道也怪,結果在我的半強迫下試了一口…嗯,他後來添了兩次醬。這道菜很考驗接受度,但絕對是菲律賓美食介紹裡最獨特的存在。
Lechón (烤乳豬)
- 哇!這是菲律賓的宴會之王、慶典靈魂!一整隻小乳豬串在竹竿上,在炭火上慢慢旋轉烘烤數小時,直到外皮變成那種無法抗拒的金黃焦脆。上桌絕對是焦點,切開來皮脆肉嫩多汁。最好吃的就是那層皮,卡滋卡滋,油脂的香氣在嘴裡爆炸(但要趁熱吃,涼了皮會變韌)。內臟還會做成另一種美味醬汁Lechon Sauce(用豬肝、麵包、糖、醋等做成)。常在重要節日吃到,路邊有時也能看到專賣烤乳豬的小店。這是菲律賓美食介紹中最能讓你感受到菲律賓人熱情奔放性格的菜餚。
Pancit (菲式炒麵)
- 菲律賓的國民麵食!種類多到數不清,跟中國閩南關係很深。常見的有:
- Pancit Bihon: 用細米粉炒,加蔬菜、肉片、有時蝦或豬肝,快速翻炒,通常顏色較淺。
- Pancit Canton: 用類似油麵的黃面炒,口感較紮實,醬油味通常較重。
- Pancit Palabok: 我的最愛之一!水煮米粉(通常是Bihon)上面淋上濃稠的橘黃色蝦汁醬(用蝦高湯、胭脂樹籽Annatto上色、蝦肉、豬皮碎Chicharon、有時壓碎的蛋),再撒上水煮蛋片、炸豬皮碎、蔥花、醃漬小螃蟹(Optional)。口感豐富,味道鮮香濃郁又帶點酸(醬汁裡會加醋或檸檬)。有點像臺灣的蝦仔面線,但更豪邁!Pancit是菲律賓美食介紹裡最接地氣的日常美味代表。
菲律賓美食排行
好啦,我知道大家最愛看排行榜!「阿杰,到底最好吃的是哪一道?」這問題我每天被問八百遍!要我排出絕對的菲律賓美食排行太難了,畢竟口味很主觀。但我可以綜合十年帶團經驗、成千上萬臺灣朋友(還有我自己)的反饋,來個「最印象深刻、最具代表性、最常被點名」的排行榜吧!這排行不是官方,就是我這個老導遊的私人田野調查總結,給你們做個參考。
阿杰导游的十年观察:台客最爱菲律宾菜排行榜
排名 | 菜名 (英文/菲文) | 中文名 | 特色亮點 | 接受度 (新手友好度) | 阿杰备注 |
1 | Adobo (阿斗波) | 醋香燉肉 | 菲律賓國菜! 醬油醋燉肉,鹹甜酸平衡大師,家家戶戶做法不同,超級下飯。 | ★★★★★ | 安全牌首選! 味道熟悉度高,幾乎沒人踩雷。帶團必推入門菜。 |
2 | Sinigang (酸湯) | 罗望子酸汤 | 酸爽開胃王者! 天然水果酸(羅望子/番石榴)基底,搭配魚/蝦/豬肉&大量蔬菜,炎熱天氣救星。湯汁是精華! | ★★★★☆ | 嗜酸者福音! 酸度可能嚇到怕酸的人,但愛的人會超愛。海鮮版更鮮甜。 |
3 | Lechón (烤乳豬) | 脆皮烤乳猪 | 宴會慶典之王! 酥脆如玻璃的豬皮是靈魂,皮下油脂融化,肉質軟嫩。視覺&味覺雙重震撼。 | ★★★★☆ | 趁熱吃皮! 涼了皮會韌。路邊小店也有賣,不一定整隻點。油脂較多,適量。 |
4 | Halo-Halo (哈囉哈囉) | 菲式八宝冰 | 国民消暑圣品! 色彩缤纷,料多到满出来:果冻、豆子、水果、紫芋冰淇淋、椰肉、脆麦片…淋上炼乳&碎冰。 | ★★★★★ | 必吃甜點! 視覺味覺雙重享受,拍照效果好,甜度高但快樂無邊。 |
5 | Pancit Palabok (菲式虾汁米粉) | 虾酱浇汁米粉 | 鮮香濃郁代表作! 米粉淋上濃郁橘黃蝦汁醬(蝦高湯、胭脂樹籽、蝦肉、豬皮碎),配料豐富(蛋、豬皮碎、醃蟹仔)。 | ★★★☆☆ | 蝦醬是關鍵! 醬汁味道獨特(鮮帶微酸),蝦醬味可能有人不習慣,但愛者極愛。 |
6 | Kare-Kare (咖哩炖) | 花生酱炖牛尾 | 濃郁奇特風味! 花生醬基底濃稠醬汁,燉煮牛尾/牛肚/蔬菜,必須搭配鹹蝦醬(Bagoong)。口感層次複雜。 | ★★★☆☆ | 兩極分化! 花生香VS蝦醬”臭香”。接受蝦醬是入門關鍵,否則會覺得膩。值得挑戰。 |
7 | Lumpia (菲式春卷) | 菲式春卷 | 國民小吃代表! 分炸(Lumpiang Shanghai/肉餡)和不炸(Lumpiang Sariwa/生春捲-蔬菜餡+甜花生醬)。酥脆或清爽。 | ★★★★★ | 小吃入门最佳! 炸的像小熱狗,接受度高;生春捲清爽特別。聚會常客。 |
8 | BBQ Skewers (烤肉串) | 街头烤肉串 | 街頭煙火氣之王! 通常是雞肉或豬肉串,醃漬偏甜(香蕉番茄醬+可樂),炭火烤香噴噴。便宜又解饞。 | ★★★★★ | 宵夜好朋友! 甜鹹口味,肉質有時稍乾硬(選多汁部位),但氛圍滿分。 |
9 | Sisig (铁板肉碎) | 铁板爆炒肉碎 | 啤酒最佳搭檔! 豬臉肉碎、豬耳、豬肝等混合洋蔥、辣椒,鐵板滋滋作響上桌,通常配生蛋。鹹香微辣超下酒。 | ★★★★☆ | 口感特别! 肉碎帶脆骨口感,油脂香。怕內臟味可選純豬肉版。較鹹,配飯/酒。 |
10 | Fresh Fruits (新鲜水果) | 热带水果 | 大自然甜蜜饋贈! 芒果(無敵甜!)、鳳梨、香蕉(品種多)、椰子水、山竹、紅毛丹、榴蓮(小心!)… | ★★★★★ | 天天吃也不腻! 市場、路邊攤隨處可見。新鮮便宜,補充維他命最佳選擇。 |
-
阿杰真心話時間
- 接受度: 這個排行很大程度考慮了臺灣朋友第一次嘗試的接受度和喜好程度。像極度特色但挑戰性高的鴨仔蛋(Balut)或豬血燉(Dinuguan)就沒排進來(後面小吃會談)。
- 地区差异: 菲律賓島多,各地有特色菜(如Bicol Express的椰奶辣燉),這排行聚焦在全國最常見、最容易吃到的。
- 甜點地位: Halo-Halo 能排到第四,就知道它在大家心中的分量!絕對不是飯後才想到的東西,是主角!
- 個人私心: 我超愛 Pancit Palabok 和路邊炭烤BBQ!帶團走累了來一串烤肉,配冰可樂,爽!
- 敢不敢挑戰? Kare-Kare 排第六不是因為不好吃,而是蝦醬那關需要勇氣!但真心鼓勵大家試一次,蘸醬吃才是完整版!這個菲律賓美食排行給大家一個起點,但最好的排行,是你們自己吃出來的!
菲律賓美食食譜
看餓了沒?想不想在家複製看看?沒問題!作為資深老饕兼被迫害…哦不,是訓練有素的導遊,我也跟不少餐館老闆和民宿老闆娘學過幾手家常版。分享幾個相對容易上手、材料在台灣也不難找的菲律賓美食食譜吧!這些都是簡化版,適合家庭操作。想追求正宗,那調味料的品牌和地方差異就大了,得去當地學!
家常版鸡肉阿斗波 (Chicken Adobo)
- 灵魂: 醬油、醋、蒜頭的黃金比例!
- 材料:
- 雞腿肉或雞翅 600g (切塊)
- 大量 大蒜 8-10瓣 (拍碎就好)
- 醬油 (推薦用菲律賓品牌如 Silver Swan 或 Datu Puti,或用薄鹽醬油) 1/2 杯
- 白醋 (菲律賓甘蔗醋 Sukang Maasim 最佳,或用水果醋、米醋) 1/2 杯
- 水或高湯 1/2 杯
- 月桂葉 (Bay leaf) 2-3片
- 現磨黑胡椒 1 茶匙
- 糖 1-2 湯匙 (中和酸鹹,依口味調整,菲律賓版會加)
- 油 1-2 汤匙
做法超簡單:
- 鍋燒熱下油,中大火煎香雞塊至表面金黃(不用全熟),取出備用。
- 同個鍋(不用洗),用餘油爆香大蒜至香味出來(別焦了!)。
- 把雞塊倒回鍋中,加入醬油、醋、水/高湯、月桂葉、黑胡椒。
- 大火煮滾後,馬上轉小火! 蓋上鍋蓋慢燉 30-40 分鐘,直到雞肉軟嫩入味。中間翻動幾次。
- 試味道!這時應該很鹹酸。加入糖(1-2湯匙,看個人喜好)攪勻,再煮5-10分鐘讓融合(阿杰叮嚀:糖是中和鹹酸的關鍵,怕酸一定要加!)。
- 喜歡收汁的可以開蓋轉中火收濃一點醬汁(但醬汁拌飯超好吃!)。
- 撈掉月桂葉,上桌!務必配大量白米飯!這就是最經典的菲律賓美食食譜入門作。
簡易快手版酸湯 (Sinigang) – 用湯包版

- 灵魂: 那個天然的酸勁!用湯包最方便。
- 材料:
- 豬小排 或 鮮蝦 或 魚塊 300g (選一種)
- 綜合蔬菜:長豆切段、茄子切塊、秋葵幾根、菠菜葉一小把、香菜(可選)…有啥放啥!
- 白蘿蔔切片 (增加甜味) 幾片
- 番茄 1-2個 切塊
- 洋蔥 半個 切塊
- Sinigang 汤料包 1包 (超市找找菲律賓進口區,常見有羅望子粉 Tamarind Mix 或番石榴味 Guava Powder)塊
- 水 约 6-8 杯
- 魚露 (Patis) 或鹽 適量調整鹹度
做法:
- 鍋中放水、洋蔥、番茄、白蘿蔔片煮開。
- 加入肉類(排骨先煮久一點,蝦或魚快熟最後放)煮至半熟。
- 關鍵步驟: 加入 Sinigang 湯料包!攪勻溶解。(阿杰提醒:湯料包酸度很強,別一次全下!先下大半包,煮一下試味道再加)。
- 加入长豆、茄子、秋葵等较硬的蔬菜,煮软。
- 最後加入易熟的蝦/魚塊(如果用的話)和菠菜葉,煮熟。
- 用魚露或鹽調整鹹度(湯料包本身有鹹味),再試酸度是否夠(不夠加點剩下的湯料粉)。
- 關火,可以撒點香菜(如果喜歡)。熱騰騰酸爽開胃的 Sinigang 完成!這算是偷懶但有效的菲律賓美食食譜。
超罪惡點心:炸香蕉卷 (Turon)

- 灵魂: 酥脆外皮 + 香甜香蕉 + 焦糖化棕櫚糖!
- 材料:
- 硬質香蕉 (Saba Banana) 或臺灣芭蕉 幾根 (熟透但不要太軟爛)
- 春捲皮 (大張的,約20cm見方)
- 棕櫚糖 (Panutsa) 或 普通紅糖 適量 (切碎或小塊)
- 傑克果粒 (Langka, 罐裝) 或 省略 – 增加風味層次
- 水 少許 (封口用)
- 油 適量 (油炸用)
做法:
- 香蕉去皮,縱切成兩半或四份(看大小)。
- 取一張春捲皮鋪平,放上一段香蕉。
- 在香蕉上撒上一些棕櫚糖碎/紅糖塊(阿杰秘笈:糖是焦糖化關鍵,別太少!但別多到爆漿漏糖)。如果喜歡,放幾粒傑克果粒。
- 像卷春捲一樣捲起來,邊緣塗點水封緊。(注意:卷緊一點,炸時才不會散開漏糖)。
- 鍋中放油燒熱(約中火),放入香蕉卷炸至兩面金黃酥脆(大約幾分鐘)。
- 撈出放在廚房紙上吸油。稍微涼一點(小心燙!)就可以吃了。外皮卡滋脆,裏面香蕉軟甜,還有焦糖的香氣!超簡單的菲律賓美食食譜甜點代表。
菲律賓美食小吃
到了我最愛的部分!菲律賓美食小吃才是深入市井的靈魂啊!比起正襟危坐的餐廳,我更喜歡帶團友鑽巷子、逛市場、擠在路邊攤旁,體驗那種煙火氣和即食的快樂。菲律賓美食小吃種類多到爆炸,便宜、快速、充滿活力(偶爾也帶點冒險成分…)。來,跟着阿杰的腳步,咱們掃街去!
Isaw (烤雞腸串)

- 別被名字嚇到!處理乾淨的雞腸串串,烤得香香脆脆,刷上帶甜的醬油蒜蓉醬或醋汁。口感Q彈,越嚼越香,是絕對的下酒神器!路邊攤常見,配瓶冰啤酒,爽!(阿杰評價:處理衞生很重要,找人多現烤的攤子通常OK。接受度…嗯,腸類嘛,試過才知道!我有些團員一開始抗拒,試了一串後…嗯,續攤了。)
Kwek-Kwek / Tokneneng (炸蛋)
- 街頭炸物明星!Kwek-Kwek 是橙色外皮的炸鵪鶉蛋,Tokneneng 是類似做法的炸雞/鴨蛋(比較大顆)。外層裹着用胭脂樹籽染色的麪糊(所以橙色),炸得酥脆,裏面是溏心或全熟的蛋。沾着醋蒜辣椒醬吃,罪惡但滿足!(阿杰評價:鵪鶉蛋版更容易入口,蛋黃香配上酸甜辣的醬,很刷嘴!)
Fish Balls (魚丸串)

- 這大概是接受度最高的街頭小吃了!黃色或白色的魚漿丸子,一串串插在攤車的油鍋裏炸得澎澎的。自己夾進杯子,淋上甜鹹醬(有點像甜辣醬但更稠)、甜醬(非常甜)、或蒜醋醬。插着竹籤邊走邊吃,便宜又解饞。(阿杰評價:安全牌!味道熟悉度高,醬汁選擇多,小朋友也愛。小心燙口!)
Balut (鴨仔蛋)
- 來了來了!菲律賓美食小吃界的「魔王」!受精鴨蛋孵化到一半(通常是14-18天),既有蛋白蛋黃,還有形成一半的小鴨子胚胎(有羽毛、骨頭…)。通常加點鹽,趁熱吸食湯汁,然後吃掉裏面的內容物(需要點勇氣)。味道…湯汁很鮮甜,蛋白蛋黃正常,小鴨子部分口感獨特(像…較硬的雞肝?)。本地人視為滋補聖品。(阿杰評價:終極挑戰!心理障礙遠大於實際味道。帶團多年,能面不改色吞下去的台灣人…我數得出來。有興趣可挑戰16天左右的,胚胎小一點。記得配鹽和冰啤酒壯膽!)
Taho (熱甜豆花)

- 清晨的溫暖慰藉!小販挑着擔子(現在也常見推車),一邊是溫熱的超軟嫩豆花,一邊是焦糖化的糖漿(Arnip syrup),一邊是煮軟的西米或粉圓(Sago)。一層豆花、一勺糖漿、一勺粉圓,裝在塑料杯裏。熱乎乎、甜滋滋、滑嫩嫩,早上來一杯暖胃又滿足。(阿杰評價:超愛!溫和的甜點,豆花比台灣的更軟嫩,接近豆花腦。當早餐或下午點心都很棒!)
Lumpiang Shanghai (炸菲式春卷)
- 跟前面介紹的Lumpia一樣,特別指那種細長型、內餡主要是絞肉(常混入切碎的胡蘿蔔、洋葱等)的炸春捲。炸得金黃酥脆,沾着甜辣椒醬吃。在派對、聚會、甚至飛機餐上都可能出現!(阿杰評價:像迷你炸熱狗腸,內餡紮實,香脆可口,安全美味,老少咸宜。)
BBQ Skewers (烤肉串)
- 前面排行榜提過,但絕對是菲律賓美食小吃的頂流!黃昏開始,街頭巷尾冒出炭火煙和烤肉香。雞肉串(Isaw Manok)、豬肉串(Pork BBQ)最常見。醃料通常偏甜(含香蕉番茄醬、醬油、蒜、有時還加可樂!),烤得帶點焦香。肉汁豐盈(理想狀態),有時會稍幹,但那股炭火香和甜鹹滋味是王道!(阿杰評價:宵夜首選!看到人多排隊跟着買就對了。通常一串不貴,多吃幾串才過癮。怕肉乾可選有點肥的部位。)
Chicharon (炸豬皮)

- 香脆無比的罪惡零食!豬皮炸到完全澎化,像超大塊的豬皮泡泡。原味就撒點鹽,卡滋卡滋,充滿油脂香氣。也有裹肉(Chicharon Bulaklak,炸腸繫膜)或骨頭(Chicharon Bituka)的版本,口感更豐富。當零食、下酒、或撒在Pancit Palabok上增香。(阿杰評價:偶爾放縱一下很爽!配蒜蓉醋汁可以解膩。熱量炸彈,但…值得。)
菲律賓美食甜點
菲律賓人對甜食的熱愛,絕對是刻在基因裏的!菲律賓美食甜點最大特色就是:甜!非常甜!料多到滿出來! 大量運用椰奶、椰肉、各種豆類、果凍、紫薯、糯米、還有煉乳和糖。吃甜點不是結束一餐的儀式,而是另一輪味蕾狂歡的開始!分享幾款經典到不行的菲律賓美食甜點:
Halo-Halo (哈囉哈囉)

- 國民消暑聖品,地位無可撼動!名字就是「混合」的意思。一個高高的杯子裏,底層鋪滿各種五顏六色的配料:甜紅豆、鷹嘴豆、甜薯、椰肉果凍(Nata de Coco)、椰果、焦糖布丁塊(Leche Flan)、果凍(綠色、紅色)、甜香蕉…中間堆滿刨冰,上面再放一球紫色的芋頭冰淇淋(Ube Ice Cream),最後淋上煉乳(大量!)和脆脆的麥片(Pinipig)。吃的秘訣就是「哈囉」—— 全部攪和在一起!每一口都充滿不同口感、味道、溫度(冰+冰淇淋+溫熱的豆子),甜度爆表但幸福感也爆棚!(阿杰評價:必吃!視覺味覺雙重盛宴。夏天救命神器。甜度可以跟店家説少糖或少煉乳,但…那樣就不完整了啦!)
Leche Flan (菲式焦糖布丁)
- 西班牙影響下的經典。跟法式Crème Caramel很像,但更紮實、更濃郁、更甜!蛋黃比例高,蒸烤而成,口感綿密厚實,焦糖醬也多(而且甜)。通常是圓形或橢圓形一整塊。聚會必備甜品。(阿杰評價:甜食愛好者的天堂!口感比一般布丁更像濃奶酪蛋糕。好吃,但一小塊就夠,太大塊會膩。)
Ube Halaya (紫薯椰奶醬) & Ube Ice Cream (紫芋冰淇淋)

- 菲律賓人對紫色芋頭(Ube)的愛是瘋狂的!Ube Halaya是把紫薯蒸熟搗泥,加入椰奶、煉乳、黃油慢炒成濃稠香甜的芋泥醬。可以單獨吃,塗麪包,或當餡料(如Hopiang Ube)。更常見的是做成顏色鮮豔的紫色冰淇淋(Ube Ice Cream),奶香濃郁,帶有獨特的芋頭香,是Halo-Halo的頂料靈魂。(阿杰評價:紫薯控會瘋狂!Halaya很濃郁,冰淇淋接受度更高。超市常賣一大桶家庭裝。)
Buko Pie (椰香派) & Buko Pandan (椰香班蘭凍)
- Buko 就是嫩椰肉。
- Buko Pie: 類似水果派,派皮裏填滿嫩椰肉絲和類似卡士達醬的甜奶醬。最有名的是在 Laguna 省,很多遊客會專程買當伴手禮。味道香甜,椰肉清爽。(阿杰評價:好吃!不像美國派那麼甜膩,椰肉口感加分。但離馬尼拉遠了點,機場或大超市可能有。)
- Buko Pandan: 非常受歡迎的綠色甜點!用班蘭葉(Pandan)汁做出綠色的果凍(Gulaman)切小塊,混合大量嫩椰肉絲、奶油或椰奶(有時加煉乳)、西米或粉圓(Sago)。顏色清新(綠+白),口感滑溜Q彈,椰香和班蘭葉的獨特芋頭香氣完美結合。(阿杰評價:我的私心最愛之一!清爽(相對其他甜點而言)不膩,椰肉和果凍口感搭配很棒。聚會常見。)
Sapin-Sapin (千層糯米糕)

- 顏值很高的多層糯米甜糕。一層一層不同顏色(常用紫薯Ube、椰子Buko、香蘭Pandan染成紫、白、綠),由糯米粉、椰奶、糖蒸制而成,表面常撒椰絲。口感非常Q黏,帶有濃郁的椰香。(阿杰評價:很甜很黏,喜歡麻糬口感的人會愛。顏色漂亮。)
Turon (炸香蕉卷)
- 前面食譜介紹過啦!經典街頭甜點/點心。酥脆春捲皮包裹香蕉和棕櫚糖,油炸後焦糖化。(阿杰評價:現炸現吃最棒!小心燙嘴和爆漿糖液。簡單又好吃。)
Mais con Hielo (玉米冰)
- 聽起來怪?但很受歡迎!甜玉米粒(罐頭或煮熟)鋪底,蓋上一層刨冰,淋上煉乳(又是它!)和牛奶。簡單、直接、甜滋滋。(阿杰評價:意外的組合,但甜甜的玉米和煉奶奶冰很搭。試試看!)
阿杰的甜点小叮咛
- 甜度预警! 菲律賓甜點的甜度標準跟台灣很不一樣!要有心理準備,很多對台灣人來説會過甜。可以點一份大家分着吃嘗味道,或勇敢要求少糖/少煉乳(但不一定有用)。
- 爱椰奶! 椰奶、椰漿、嫩椰肉是甜點裏的常客,不愛的朋友要留意。
- 视觉系动物! 菲律賓甜點非常注重色彩繽紛(天然色素如Ube、Pandan、水果),拍照超好看!
- Halo-Halo 是仪式! 吃它別優雅,攪和下去就對了!體驗那混亂又和諧的美味。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有關菲律賓甜點的故事,菲律賓甜點特輯:經典菲律賓傳統甜點食譜,冰淇淋與提拉米蘇DIY教學會給你答案。
Q&A 时间:阿杰导游来解答!
帶團十年,被問到的問題可以出書了!挑幾個關於菲律賓特色美食最常見、最有趣的來回答:
-
Q: 菲律賓的湯麵是什麼?
A: 菲律賓的湯麪種類也不少!最常見的有幾種:- Batchoy (巴秋伊): 源自伊洛伊洛(Iloilo),算是菲式湯麪代表之一。湯底通常是濃郁的豬肉或雞肉高湯,加入豬內臟(肝、心、腸等碎塊)、豬肉片、有時還有蝦或魚板。麪條用細的雞蛋麪(Miki)。最大特色是上桌時打入一個生雞蛋黃(有時會快速燙一下變成蛋花),撒上炸豬皮碎(Chicharon)和葱花。湯頭濃郁帶點內臟風味,加上蛋黃的滑潤和炸豬皮的酥脆,口感很豐富。(阿杰補充:內臟味明顯,怕內臟的朋友點純豬肉的版本 “Special Batchoy” 會比較安全。)
- Mami: 這名字就能看出中國影響(類似「肉糜」發音?)。通常是用雞肉或牛肉高湯,加入雞肉絲、牛肉片、或餛飩(Wanton),麪條也是雞蛋麪(Miki)。比較接近我們熟悉的清湯麪感覺,湯頭相對Batchoy清爽。路邊攤常見。
海鮮湯麪: 在各個濱海地區很常見,尤其用 Sinigang 的酸湯底來煮麪,加入蝦、魚塊、花枝等海鮮,麪條用米粉或雞蛋麪,酸爽開胃!
-
Q: 什麼是菲律賓燒乳豬?
A: 哈哈,這題前面已經大書特書啦!就是我們排行榜第三名的 Lechón (烤乳豬)!它是菲律賓宴會、慶典、重要節日的絕對主角(尤其在聖誕節和大型聚會)。做法是將一整隻收拾乾淨的小乳豬(Lechón de Leche),用特製的香料(每家秘方不同,通常有大蒜、胡椒、月桂葉、檸檬草等)醃製,然後串在長竹竿上,置於炭火之上不斷旋轉烘烤數小時。烤制過程需要師傅不斷刷油和控制火候,直到外皮呈現均勻誘人的金棕色,變得像玻璃紙一樣酥脆(皮脆是最大重點!),而裏面的豬肉則保持鮮嫩多汁的狀態。上桌是整隻豬端出來,儀式感十足,由師傅現場切分,最先被搶光的絕對是那層卡滋作響的豬皮。通常會搭配兩種醬汁:一種是略帶甜味的豬肝醬(Lechon Sauce,用麪包、豬肝、糖、醋等調製),另一種是簡單的醋蒜辣椒醬(Sawsawan)。(阿杰補充:路邊也有專賣店,可以按重量買。最出名的烤乳豬在宿霧(Cebu),皮更薄更脆。) -
Q: 菲律賓有鴨仔蛋嗎?
A: 有!而且非常普遍!它就是前面小吃部分提到的 Balut (鴨仔蛋)!這款小吃堪稱菲律賓特色美食裏最具話題性、挑戰性的代表之一。它是孵化到一半(通常是14-18天)的受精鴨蛋,蛋裏已經有部分發育的鴨胚胎(有喙、羽毛、骨骼等)。菲律賓人視它為營養豐富的滋補品(尤其認為能強健筋骨),常在晚上當點心賣(小販推車或提籃叫賣)。吃法通常是蛋殼敲開一個小洞,先吸食裏面溫熱鮮美的湯汁(這是最精華也最安全的部份),然後剝開蛋殼,灑點鹽,把裏面的胚胎和蛋黃吃掉。口感…蛋白部分跟普通蛋差不多,蛋黃更結實,胚胎部分口感比較獨特(有人形容像雞肉或雞肝,但帶點軟骨感)。味道主要來自湯汁的鮮甜和鹽巴的味道,胚胎本身味道不重,主要是心理障礙比較大。